行业资讯 - 正文
半导体产业资本战争:中国政府VS金融资本 2016-09-27 10:39

韩国半导体产业结构多少有些特殊。存储芯片排名第一的企业与DRAM排名第二、第四的企业一直坚持着。半导体外包生产(Foundry)公司在逻辑闸(逻辑)领域有强大的三星电子与模拟专业化铸造厂东部HiTek存在。横跨存储与系统半导体全部领域的生产土壤已经准备完毕。

这些企业的构造与美国金融资本支配的全球企业有很大差异。存在行使绝对影响力的最大股东Owner。三星电子由李健熙会长与特殊关系人持有股份18.15%,三星生命也持有股份7.55%。三星生命由李健熙会长持有47.03%的股份,即使拥有由股东构成的理事会,Owner的判断也起到决定性作用。SK Hynix 最大的股东SK Telecom持有20.07%的股份。决定权限集中于崔泰源会长及将重点放在SK C&C的控股公司体系。东部HiTek与东部株式会社子公司东部建设持有30%的股份实现了以Owner为中心的经营。也有人评价称:“在存储这一懦夫游戏中韩国业界之所以能生存下来的秘诀就得益于果断作出的数万亿韩元的投资决定以及能够忍耐的Owner 经营”。实际上,三星电子在懦夫游戏结束之后也是最果敢地在存储领域投资的。


中国,金融资本战略带来的“不竭之水”


中国在2007年智能手机上市之后,被称作的“灰色市场”的山寨产业在中国开始发达。中国在扮演着“世界的工厂”角色的时代,使用客户商标(OEM)企业们开始向周边盛行抄袭复制配件或制成品的产业。

有幸的是,中国已经从10多年前开始开发以民间为中心的半导体。出现了模仿台湾联发科技的展讯通信,瑞芯这样的应用程序处理器(AP)企业;随着政府开始向移动通信网投资,又出现了华为?ZTE等快速发展的公司。已经可以算是很自然地具备了半导体开发的基础。半导体业界相关人员表示:“5-6年前访问了华为芯片开发子公司海思半导体,已经具备了几千名工作人员规模的研究开发(R&D)中心。已经具备很多从美国硅谷学习归来的人才”。

去年开始中国政府大规模建成的半导体基金扮演着在这样的氛围中使得大规模装置产业投资也变得可能的引水角色。这是可以克服以理事会为中心的股东资本主义界限的方法。

中国半导体基金包括中央政府建成的北京基金(Beijing Integrated Circuit Industry International Fund)为1200亿元(约合210000亿韩元)以及半导体产业培养基金(National IC Industry Investment Fund Co., Ltd)。此外,还有各地方政府基金。 这不是单纯的投入税金的层面。三星电子也在北京基金中投入了100亿韩元,英特尔公司是持有紫光集团有限公司20%股份的第三代股东。尽管有多种利害关系相交织,但这与美国式金融资本性质不同。现有企业的投资中加入了政府的支援成为“不竭之水”,像韩国半导体业界的财阀经营系统一样可以果敢地作出决断。可以说是技术、金钱以及决断力兼备。

现在应当开始扩大自身。已经发表了多样的收购合并(M&A)计划。中国私募股权基金联盟收购了生产照相机用CMOS形象传感器(CIS)企业豪威,紫光集团有限公司收购了威腾电子及XMC。预计M&A试图将会继续。

半导体市场中中国还未使用像太阳光,发光二极管(LED)这样的供过于求战略。因为无理的懦夫游戏,不能确定是因为中国太阳光、LED产业颤颤巍巍的经历还是因为半导体技术壁垒太高。目前为止,一边追赶金融资本的战略,一边牵制。


中国主权财富基金vs美国金融资本控制战,对韩国有利


去年中国预计收购美光科技的计划落空。紫光集团有限公司收购世界排名第三的封装企业SPIL也失败了。

美国金融资本在M&A方面也出现了多次失败。像AMAT与东京TEL,紫光集团有限公司与美光科技,美光科技的Innotera收购等这样没有结局的交易很多。随着恐龙之间的身体竞争深化,牵制也变得更严重。

韩国IDM在M&A市场中不足挂齿。三星电子与SK Hynix 除Nand闪存控制器等技术强化投资以外,对扩大自身M&A并不关心。东部HiTek也只是在增加生产线方面增设投资。比起M&A表现出一种更致力于直接投资设备的技术,确保生产基地的面貌。

尽管M&A已经不再盛行,但这些企业的实际业绩都十分良好。三星电子在Nand闪存市场的占有率仍在扩大,东部HiTek一年内正在满负荷运转。

这样的趋势能否持续还是未知数。因为规模经济是发挥强有力力量的产业群。据说有些韩国企业瞄准收购作为商品上市的MagnaChip。但是并未实现。技术与资本积累得整整齐齐的韩国业界战略与凭借M&A从体格上培养的竞争业界中哪一个能够生存下来我们拭目以待。

信息来源:凤凰网中韩交流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甲35号五号楼五层 邮编:100083

邮箱:casa@casa-china.cn 传真:010-82388580

京ICP备17057344号-3

微信公众号